弘扬蒙古马精神·致敬榜样|陈东杰:为基层平安夯实法治根基
2024-09-04

她是司法战线的一名“老兵”,却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调解“巧能手”,她用朴实的言行和无私的奉献将司法行政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里。她就是白云鄂博矿区司法局矿山路司法所干警陈东杰。

司法所作为基层法治工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自2006年进入司法所工作以来,陈东杰先后担任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股长、社矫大队大队长,但无论身在哪个岗位,“调解”这件事,她始终放不下……

“现在的矛盾纠纷和化解方法跟过去相比,变化可是真大。”陈东杰感叹道,十八年里,她看到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基层需要调解的案件数量也持续上升。2023年,矿山路司法所案件量由2022年的160件左右增长到400余件。“案件增长的速度和类型的多样化、复杂化,催促着我们加快建立完善的多元解纷机制。”于是她整合各方资源,牵头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面对复杂的纠纷案件,她总能凭借着出色的沟通技巧,化干戈为玉帛。自参加调解工作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高达100%。询问纠纷化解率为什么如此高?她说,做调解工作不仅要懂得法律法规更要有一副热心肠。

2021年,陈东杰开始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为了帮助安置帮教对象顺利回归融入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她秉持着“矫正一人,温暖一家,稳定一方”的工作理念,通过全面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所在社区,结合个别谈话教育,详细掌握他们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

今年3月,陈东杰接收了一位外地来包务工的社区矫正对象袁某某。在入户走访中,她看到袁某某家中环境简陋,在深入交流后得知他为了抚养远在家乡的孩子,节衣缩食、能省就省,于是陈东杰立刻将他的情况向单位说明,为他提供生活必需品,同时积极联系其所在社区和相关单位,寻找社会救助政策,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度与关怀。“每一位矫正对象都有着独特的经历和问题,需要我们用耐心和关爱与矫正对象交流思想,鼓励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为了做好更多特殊人群的法治教育和帮扶工作,陈东杰经常组织开展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人一档”,在她的推动下,集教育、培训、救助于一体的“白云矿区安置帮教阳光驿站”,为生活困难的重点人员提供过渡的生活、就业场所,为安置帮教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再添一条新途径。

“无论是初次见面时的深入交谈,还是定期的回访,陈东杰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在同事们的心里,敬业两个字是他们一致对陈东杰的评价。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有群众来电来访咨询问题,反映情况,其中不乏言辞激烈者。陈东杰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答,让人心平气和地离开。她和同事们说,我们都是服务单位,代表单位形象,有求必应是一种态度。

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矫正工作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陈东杰经常加班加点,研究政策法规,制订工作计划,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付出大量心血,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平安建设夯实法治根基。

“作为司法行政人员,我将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心化解矛盾纠纷,用情感化育人,用爱传播法律知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陈东杰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嘉伟;编辑:吴存德;实习编辑:黄春芳;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吴存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