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蒙古马精神·致敬榜样|陈全伟:居民身边的“解难书记”
2024-08-22

“总有人问我图啥,我说我也不知道图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全伟笑着说。

走进“全伟工作室”,桌上陈列的、身后摞起的,是多年来一个个家长里短、邻里不睦后又握手言和的故事,字里行间映射着社区工作的纷繁与琐碎。

大街小巷里,基本全是陈全伟的熟人,见到他们,陈全伟每每会主动问询,“身体还好吗?”“有啥需要帮助的?”大家也都喜欢和他拉家常。这些熟人,都是社区的居民。

陈全伟2003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是东河区天骄街道二里半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居委会主任,工作20年,他始终本着“群众第一”的工作理念,用点点滴滴的努力为群众服务。

他所在的天骄街道二里半社区,地处东河区最南端,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7个小区都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比较陈旧,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去年大年三十,社区接到平玉江老两口的求助,由于楼上下水管破裂渗水,导致自家的卫生间和部分房间墙体浸泡,墙皮脱落,双方多次协商均未达成共识。由于是老旧小区,在水管问题界定过程中困难重重。为化解矛盾,陈全伟了解情况后,马上表示,这个钱自掏腰包也得给大伙解决!最大的问题解决后,他还先后多次分别上门调解,“我们从和谐邻里关系出发,让双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体谅,给双方反复做工作,直到握手言和。”陈全伟说,调解工作要耐心和细心,要为双方考虑,帮助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是陈全伟留给记者的印象,大家也是在这样的工作方法中逐渐认可了陈主任,不但配合社区工作,还激发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有一个随手拍的微信群,里面有楼栋长还有一些小区的热心居民,大家发现小区里的问题随时在群里反映,比如公共设施损坏、哪里存在安全隐患等,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上门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陈全伟说。

2019年7月,“全伟工作室”成立,面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陈全伟立足“全伟工作室”矛盾调解室阵地,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治理“三调联动”机制中人民调解第一关的作用,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对辖区内的隐患、矛盾和问题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研判干预、第一时间处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21年至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将二里半社区当作试点工程,改造五个小区,涉及1029户居民,拆除凉房、违建、车棚、店铺700多间,他啃下了许多“硬骨头”。

“像一些凉房、车棚,都是居民们以前辛苦盖起来的,能理解大家的不易。去之前都要想好怎么和人家说,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应对,如果再次被拒绝还要怎么劝说等等,都要事先想一遍。”陈全伟说,最终在社区的不懈努力下,小区完成了改造。焕然一新的小区、开阔整齐的停车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居民的愿景更加清晰,让承诺更有说服力。

“现在改造完成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好了很多,家里人都非常满意。”大伙纷纷说道。

如今,快退休的陈全伟依然奔波在解决群众问题的一线,为辖区残疾老人垫付医保、为降低社区食堂成本大清早为食堂免费拉菜送货……在居民眼中,他是“万事通”,是“解难书记”、是最值得信任的“陈主任”,一个电话他就能赶到居民家里,赶到问题现场。

居民说,社区哪里有急事、难事,哪里就能看到陈全伟的身影。

陈全伟说,平时有求必应,关键时一呼百应。你为群众付出一分,不知什么时候群众就会回报你十分,这是双向奔赴的过程。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编辑:吴存德;实习编辑:黄春芳;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吴存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