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
驻扎在昆区综治中心的昆区人民调解员协会正在化解矛盾。
几十年过去,社会利益多元化、群众诉求多样化、矛盾纠纷复杂化变成了基层治理普遍面临的新难题,如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传承创新“枫桥经验”?包头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破题,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群众:“省时省钱又省心”
“调解协议约定的第一期钱已经到账,这笔15年前的‘旧账’总算翻过了。”申请人紧紧握着九原区综治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程德军的手激动地说。
时间拉回到2009年,申请人将一工程承包给被申请人,由于工期较长且需要被申请人垫资施工,期间产生的费用没能第一时间核实,导致申请人多付工程款,经评估审计后金额达120万元。申请人代理人、内蒙古惟仁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玉会说:“这个案件由于历史原因,人员变动、评估审计等多种因素,导致双方当事人之间无法私下协商解决。2024年年初,我们根据当事人要求提起诉讼后,案件交由九原区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陈德军调解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坐下来当面沟通,耐心细致地梳理事实,讲解法律晓以利弊,最终在4月19日达成调解协议。”
李玉会告诉记者:“如果案件没有综治中心的成功调解,不仅我的当事人要花费2万多的诉讼费、1万多的评估鉴定费,而且案子会进入漫长的诉讼程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这种‘只跑一地、一处调解’的调解模式为群众打开了一扇解决问题的方便之门。”
群众有了纠纷,需要找一个“说理的地方”,以往,不同的纠纷有不同的化解方式和解决途径。如何让群众在“少跑腿”的情况下尽快解决“烦心事”,既事关便民服务的质量,也关系到矛盾纠纷化解的成效。我市全力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多跑腿”变为“跑一次”,不仅节省了群众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各类诉求都有对接的窗口,遇到疑难杂症还有“会诊把脉”、综合施策的服务,切实提升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和效益。
部门:社会治理资源的“指头”握成了“拳头”
在昆区综治中心,一场充满火药味的物业纠纷,在昆区人民调解协会和各职能部门及时耐心的协调沟通下得到了平稳的化解。
“每到年底收费期,就是我们与业主产生纠纷的高发期。”广东中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包头分公司新星美地项目经理白国飞说,“除了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外,其实有很多矛盾超出了我们的服务范围,邻里纠纷、供热供水等各类因素都会影射到物业公司。在这里,既有专业的调解人员释法析理,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相关职能单位联动解纷,现场督促我们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更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让进门时还一肚子怨气的业主,出门时心平气和。”
矛盾纠纷又好又快地化解离不开解纷力量的聚合。“物业纠纷虽然诉讼标的金额小,但涉及人数多、成讼率高,具有业主和物业公司积怨深、矛盾易激化的特点。”昆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昆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刘金鹏说,“我们入驻到综治中心后,与‘四所一庭’的优秀调解员同向发力,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入驻仅两个月,化解矛盾50余件。”
对此,青山区综治中心负责人李燕也深有同感。她说:“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枢纽,我们整合了公检法司、信访以及相关行业部门,实行了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以及涉事部门到而不驻的灵活工作机制。通过集中办公和部门间的协同联动,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从而对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劳动争议、民商事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快速响应和专业调解,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过去,解纷力量分散,各部门在调解纠纷时往往捉襟见肘。如今,“多部门”变为“一中心”,各部门派出“精兵强将”入驻综治中心,并在综治中心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功能区,实行一窗受理,落实首问首办、即接即办责任制度,实现矛盾纠纷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链条化解。”
中心:核心枢纽理顺工作机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既是着眼“安全”问题,整合各部门职能,统筹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平台,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最前沿阵地。
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出台《包头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等系列指导文件,制定综治中心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仲调对接、纪调联动、流动调解工作办法和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等8项机制,搭建起系统完善的综治中心运行制度机制,不仅实现解纷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更使得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强大效能。
让群众反映诉求实现“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各级综治中心积极探索打通数据壁垒,将市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与公安机关“情指行”一体化平台、政务12345平台进行深度对接,探索矛盾纠纷数据全量化进入综治中心流转处置,建立完善全量数据库,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涉稳信息、民生诉求全息感知、及时响应、快速解决。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重心由事后被动化解向主动源头防治转变。中心依托各类信息数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派驻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分析研判辖区内社会矛盾风险形势,协调解决重要事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将结果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为综治工作提供支撑,实现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以整合综治力量为保障,以增强实战功能为核心,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21263件,调解成功17757件,成功率84%,纠纷办结20221件,办结率95%。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嘉伟;编辑:吴存德;校对:张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