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包头实践|乘势而上擦亮“世界绿色硅都”品牌
2024-07-29

2024年以来,我市抢抓晶硅光伏产业新一轮周期性调整机遇,进一步做大“世界级”的产业规模、做强“世界级”的绿电支撑、做优“世界级”的协同配套、做精“世界级”的技术研发,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乘势而上抢占行业制高点,全面提升“世界绿色硅都”优势和能级。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选定晶硅光伏产业作为开辟新赛道的主攻方向抓紧布局,抓住“风口”乘势而上,推动硅产业加速集聚成势、发展壮大。目前,我市在聚集40多家晶硅光伏企业、13家头部企业的基础上,又新开工34个晶硅光伏产业链项目,贯通了“工业硅—多晶硅料—单晶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具备多晶硅57万吨、单晶硅212GW、切片45GW、电池片16GW、组件22GW的产能规模,其中多晶硅、单晶硅产能达到全国第一,2023年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晶硅产业已成为我市增长最快、集中度最高、创新优势最明显、区域竞争力最强、发展后劲最足的主导产业之一。

持续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世界级”的绿电支撑越来越足。今年实施80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14个,四条新能源输电通道有两条已建成投运,新投产晶硅光伏产业项目“绿电”使用比例将达到40%以上。同时,策划在蒙古国开发新能源回送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首批规模1200万千瓦,后续资源可支撑开发量达6亿千瓦。一系列绿电项目将为晶硅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绿色电、便宜电、可靠电”,使光伏产品获得领先行业的更低碳值。

我市始终本着“既求全、又求强”的原则,系统梳理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左右侧,加大招引力度,实现产业链各环节都有头部企业,光伏“世界级”的协同配套越来越强。今年已对接晶硅光伏及配套企业30余户,其中签约协议企业16户,大幅提升我市在晶硅光伏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坩埚、碳碳复合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光伏玻璃、支架、边框等配套产业均有在我市已投产或在建项目,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55%,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链最完整、配套率最高的城市。

持续提升科技能力,“世界级”的技术研发越来越优。加快布局和引进光伏产业研发机构,推行新引进企业生产机构、研发机构同步落地机制,推动头部企业在包设立研发机构,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聚焦构建更优产业生态,充分发挥光伏产业头部企业拥有的引领行业前沿的技术优势,全力打造晶硅产业先进技术研发中心、认证中心、检测中心、推广中心,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建成浙江大学——包头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内蒙古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硅产业学院,新特硅材料创新中心、弘元新材未来研究院、双良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等头部企业创新平台都在加快建设,已经培育晶硅产业高新技术企业6家、自治区及以上创新平台7家。

(记者:张建芳;编辑:王荻;校对:亢晓东;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王荻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