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研制远程遥控焊接系统,实现焊机技术赶超;沥青新型环保运载装备研究项目获评“中国好技术”;自主研发生产矿山快速排水救援成套技术装备,成为国内唯一一款具有安标证书的矿用移动排水装备;研制的高端石油钻具助力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连创“中国深度”……这些具有“自主”“原创”标签的产品,正成为一机集团攀登高质量发展峰顶的原动力。
当前,一机集团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牵引,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步伐。
该公司全面落实装备体系化、体系智能化、智能实战化的研发要求,着力提升设计能力和研发实力,利用考核导向引导科研队伍进行技术攻关,促进重大技术突破。坚持需求引导、军民结合、专业发展、技术支撑、滚动立项原则,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科技立项研究,为产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如今,公司系统总体、平台控制、综合防护、前沿基础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有望塑造未来产业格局形态。2023年以来,公司“揭榜挂帅”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投入精准发力,通过政策奖励、项目奖补等措施,为科技创新减负加力。
体制机制改革是点燃科技创新引擎的“点火系”。一机集团持续向改革要创新活力,统筹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评价机制、投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布局,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比如,“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既注重科研实绩又分类评价,对于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鼓励试错、宽容失败;对于应用技术研究突出结果导向;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突出市场导向,逐步构建起更具精准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机制。
同时,围绕公司军民品重点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策划高层次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持续加大自筹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稳定增长。持续完善科研管理方式,优化完善科研总师负责制,酌情扩大承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考核评价权,把好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投入的入门关口,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让科研人员在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中潜心钻研……一系列积极探索,进一步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释放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能。
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方面,一机集团大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有利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良性循环。依托重点研发项目,探索实施青年科技创新专项工作,通过名师带高徒、英才培养、骨干培训等方式,打造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实施科研资金争取、新产品研发、新产品增效、专利申请等十余项奖励项目,对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出色完成核心攻关任务,以及在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创新团队和人员进行奖励。
一机集团通过营造良好生态,破除长期存在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僵化认识,将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结合起来,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大胆申请新的科研项目和创新课题,让激励创新成果、鼓励奇思妙想、宽容失败试错的创新文化蔚然成风,让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时更有底气。
(记者:郭健;通讯员:刘佳慧;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