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长”为学生传递法治力量。
组织学生围绕真实案例沉浸式体验“模拟法庭”。
青山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诗词大赛。
自由路第二小学开展石榴花开项目化主题队日活动。
学生在天禾农旅研学营制作米糕。
学生在天禾农旅研学营手插青秧。
“小石榴籽”走边关、访模范。
达茂旗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小石榴籽”走边关活动。
达茂旗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国防教育走进边防部队研学体验。
育人之本,在于培根铸魂。
昆都仑区打造“昆鹏未检”品牌,引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新纪元;青山区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社会好风气;东河区农业研学活动让田间变“课堂”,研学促振兴;稀土高新区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筑牢未成年人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石拐区创办童心灵动“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免费为4至12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暑期特长课程和户外拓展主题课程;白云鄂博矿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有形有感有悟有获的教育活动;达茂旗以丰富多彩的国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直以来,我市各旗县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未成年人视角,深耕未成年人成长沃土,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扎实行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市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学习身边榜样,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昆都仑区
“昆鹏未检”守护“少年的你”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你是否见过或者经历过欺凌事件呢?”在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昆鹏未检”走进青松小学开展的“拒绝学生欺凌,平安校园你我他”法治课堂上,跟随着检察官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同学们聚精会神聆听、积极主动思考。
在活跃的气氛中,几名学生积极表达了自己对校园欺凌的理解。随后,检察官利用动漫视频、现场互动等方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等相关内容。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深刻认识到了校园欺凌是错误的行为,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做校园欺凌的恶劣加害者、冷漠旁观者和沉默受害者,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保护合法权益。
自成立以来,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致力于精琢“昆鹏未检”未成年人检察品牌,以“专人、专心、专业、专责”为核心工作理念,提炼用心教育、耐心倾听、真心感化、细心呵护、暖心相伴的“五心”工作方法,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
为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最后一公里”,昆都仑区人民检察院将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领域,法治教育宣讲内容涵盖“两法”知识、远离校园欺凌、预防性侵、抵制网络诱惑、识破电信诈骗等多方面。目前,已基本实现对辖区重点区域法治教育全覆盖,受教育学生达6万余人次。
青山区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
“种”在孩子心里
走进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三校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教育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各民族的简介展板,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着自己熟知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是我市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山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育人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固本强基作用和实践活动的引导激励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校园各类阵地融合建设,结合学校课程与教学实际,开设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程。
三星小学创设“红石榴籽”厅,内设民族风情作品展区和手工制作体验区等区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课程、展览和教育实践活动。松石学校倾力打造实践基地体验馆、红石榴书屋和“石榴籽”广播站等多个场馆,为区内外各族青少年提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训。青山路第六小学创新教学方法,系统构建涵盖升旗课程、红色课程、石榴籽争章、思政微课和生本德育课程等内容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依托全国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基地”,青山区持续举办“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成果展示”“中华魂·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等活动,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们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教育,持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东河区
“小石榴籽研学营”
把课堂搬进稻田间
“稻田里的泥土又软又黏,我们走到稻田中央,弯下腰把秧苗插到田里去,再细心扶正。不一会儿,我们就大汗淋漓,可看着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金龙王庙小学少先队员戴竞萱在参加东河区天禾农旅研学“小石榴籽研学营”时说,“通过这次劳动,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也深刻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以后我一定会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大米。”
在专业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小队员们被分成若干小队,参与了手插青秧、制作米糕、撒网捕鱼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农业研学活动,亲身体验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队员们还细心填写了种植活动记录表,记录下了自己遇到的困难、想到的解决方法以及心得体会。回到学校后,队员们通过制作海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向大家分享了劳动的乐趣。他们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天禾农旅研学“小石榴籽研学营”位于东河区沙尔沁镇什大股村。该营地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参与对象的研学教育基地,以“石榴籽”为象征,旨在通过多层面、全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激发他们投身家乡文化建设的热情,全面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达茂旗
国防教育让“红色种子”
在孩子心中扎根
“来到军营实地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军人为守卫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安宁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他们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希望将来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军人。”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学生徐梓涵说。
连日来,达茂旗各中小学学生走进军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近距离体验部队生活,感受部队严明纪律和过硬作风。活动中,战士们为学生表演了刺杀操、队列会操,学生们体验了军队日常训练项目,并观看了国防教育宣传片。在部队官兵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宿舍学习整理内务,还一同参观了党史军史长廊,切身感受到了军人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荣光,体会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之心。
全民国防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学生群体。达茂旗探索出了一条“爱国爱家固边”的国防教育新路子,通过升国旗、主题班会、唱红歌、演讲比赛、国防教育大比武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烈士陵园等地凭吊祭奠,寻访英雄老人,聆听战地故事;开展走进军营、航空基地等巡边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守边巡边的不易,沉浸式培养学生崇军尚武、刚强勇毅的品质。
截至目前,达茂旗共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39场,受众人数8272人。通过这些活动,广大青少年对国防事业的认识和理解愈发深刻,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使命担当逐渐成为青少年心中偶像的新特质。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婧美;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