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第三届固阳年货节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精彩“上新”,黄芪酒、黄芪洗护用品、固阳莜面、胡麻油等数百类“41°固阳献”产品在展厅内一应俱全,店员在一波波客流中迎来送往。销售人员一边麻利地帮顾客打包货物一边对记者说:“咱们‘41°固阳献’土特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市民选购固阳农产品。
“快过年了,家里老人就只认固阳莜面、胡油这个地道味道,听说这里有固阳专场的年货节,我拉上家人赶紧来选购,省得开车往固阳跑。”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固阳农产品在包头市消费者心中都拥有极佳的口碑,其食品类产品广受欢迎,从固阳闻名全国的药食同源产品黄芪,到莜面、荞面等杂粮产品,再到羊肉、牛肉等节日“硬菜”,此次年货节将固阳的优质农产品一一呈现,既展示了固阳深厚的农业底蕴,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营养美味、性价比高的年货产品。
深挖农业资源 特色产业有品牌
说起特色农产品,“固阳八宝”声名在外。以固阳黄芪为代表的莜麦、莜面、胡麻油等“固阳八宝”被国家核准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基本涵盖了固阳县种植的主要农产品。近年来,固阳县各类农产品也纷纷延伸产业链,推陈出新。
走进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轰鸣,一粒粒饱满的荞麦经过筛选后从传送带上被送往不同的目的地。颗粒大的做成了荞麦米,真空包装后走向了全国各地;颗粒小的被加工成了荞麦粉,销往包头及周边地区。
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明伟告诉记者:“以前,我从村里给朋友买的小米,不论色泽、颗粒大小,还是口感,每次都有差别。我们的产品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叫响品牌,唯一有效的途径是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引进优良的杂粮品种,在流转回来的土地上进行统一种植,贺明伟希望借助统一规划的模式提高杂粮品质,实现种植质量标准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品质、口感问题解决了,如何把好的产品推广出去,成为固阳县的新命题。从2015年起,固阳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助推产业发展。
2021年12月6日,固阳县公用区域品牌“41°固阳献”正式发布,固阳县农产品以区域公用品牌“41°固阳献”之名入选国内地标食材优品榜单,固阳黄芪、莜面、燕麦米、荞麦、胡麻油等优品共享了这一荣誉。
“我们在打造固阳县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还要积极倡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固阳县农牧局局长赵轶说。
目前,固阳县正全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达74件,品牌建设为固阳农产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施品牌战略 擦亮特色招牌
2023年年底,固阳黄芪成功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全面提升了固阳及周边地区黄芪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这意味着固阳黄芪不仅可以作为药品和保健品原料,还可作为食品原料进入食品生产领域,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为固阳黄芪由种植向深加工,由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正北黄芪走出包头、走向全国开辟了“金色”通道。
近年来,固阳县高度重视黄芪产业发展,深挖黄芪发展潜力,持续加大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正北芪”品牌。固阳县也在用足用好“药食同源”政策上做好文章,充分发挥黄芪品质优势和品牌效应,坚持以高品质黄芪种植为基础,以黄芪精深加工为发展方向,加快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固阳县及周边地区黄芪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力争“十四五”末全县黄芪深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一“芪”富农。
固阳县商务局局长郝向东表示:“固阳县的优质农产品不仅质量优良,品牌也很知名,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021年,固阳县打造了‘41°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在这个品牌的加持下,现在全县农副产品的品类达到了300多种。”接下来,固阳县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加大品牌的研发,全力推介推广固阳县的特色农副产品,切实帮助农民增收,为固阳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将持续助力完善固阳县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土特产’文章,回报消费者以最优质的舌尖美食体验。”郝向东说。
■短评
让更多固阳农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现代农业社会中,为了能够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品牌建设势在必行。不仅如此,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对于“舌尖上的安全”日益重视,很多地方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促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优势农业品牌,以品牌保质量,更好地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固阳县以“两品一标”认证为抓手,挖掘和整合优势农业资源,由政府牵头,在农业种植、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和广大消费者中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步履坚定而稳健,是令人欣慰的。
尽管农业是个投资回报周期很长的产业,但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固阳县生产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文/图 记者:李楷谨;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