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今年的乙巳蛇年春节,是列入“世界非遗”后的首个春节,无论是从今年“春晚”节目编排中67项“非遗”文化的嵌入、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新春活动,或者是身边越来越浓的“年味儿”,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力量。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祈福安康的愿景,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交融等社会意义。就拿内蒙古地区来讲,除夕守岁、吃饺子、拜年、接财神、社火表演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活动,不仅是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更是多民族融合传承至今,是一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家国情怀的坚守。
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寻找“年味儿”。看灯是体验年俗的重头戏,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三日,全国“灯会”“庙会”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17%。众多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们的春节假期,更是逐渐凝聚起的向上文化力量。
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活动不仅是文化展示,更是社会经济的推动力。在春节的庆祝中,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节日经济效应。春节假期,作为时间最长的一个假期,是全国文旅各显其能的机遇,从交通出行到餐饮旅游再到文化商品,春节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势头正浓。
春节为一年之始,后续有接踵而来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随着全国传统文化力量的增强,其必将带动起一股文化风潮,内蒙古全力打造的“北疆文化”如何融入其中?呼和浩特作为首府,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又该怎样实现引领?这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文化发展由经济决定,经济发展又离不开文化支撑。一个地区,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持续深厚的文化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新春乙巳,新岁开篇。无论是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还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我们期待,内蒙古立起一个清晰的文化“人设”,以文化催动精气神儿,带动区域经济继续蓬勃向前。
来源:青橙融媒;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