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居民足不出“圈”尽享美好生活——15分钟,解锁便捷生活圈
2025-02-19



“我每天送完外孙去幼儿园,回到小区楼下顺便买菜,一举两得。”家住九原区开元社区的李艳清感慨道,出门步行5分钟有社区食堂提供三餐,小区周边还有生鲜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身设施、快递驿站、理发店……一刻钟的工夫,就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社区食堂。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圈”指的是以居民小区为中心,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社区商圈。截至2024年,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达100个,实现各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全覆盖,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近100万人,居民足不出“圈”尽享美好生活。

精准布局 畅通辖区经济“微循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门口的街边商圈、体育公园,沿街可见的大小店铺……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玩乐闲”,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便利与幸福近在咫尺。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便民服务,以步行15分钟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圈,多种业态资源汇聚融合,畅通辖区经济“微循环”,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个性化生活需求。

一“图”在手,出行不愁。在民馨家园社区新城雅居A区、B区、滨河第一城小区,记者看到,社区内张贴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导视图,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商超、菜市场等场所的位置、距离、方向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社区用最方便、最快捷、最温馨的方式,让居民高效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关键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切从便民出发。在包头,是什么让居民在15分钟内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以加快推进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为目标,围绕定标准、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聚合力、提品质,积极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024年,各成员单位立足各自职能职责,通力协作,住建部门不断完善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平台,新建公共充电桩974个(近年来累计建成6347个),有效满足居民充电需求;同时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5个、269.0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3.23万户。文旅部门对全市20个新型文化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在具备条件的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图书馆、文化馆分馆114个和112个,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实现了远程培训、场馆预约、公益慕课等功能,满足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体育部门为各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老旧小区、三供一业改造小区以及远郊旗县区配置安装健身器材3000余件……

在包头,15分钟不仅是时间尺度,更是衡量居民生活方便程度、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交通设施齐全、道路通达,业态种类丰富,经营业态得到了居民广泛认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还精准布局“一菜一修”“一老一小”服务,提升生活便捷度,辖区15项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及10项生活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

业态聚集 为“圈”里居民定制生活

便民市场。

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过程中,我市根据建设实际情况,明确基本保障类业态26类,品质提升类业态30类,鼓励各试点社区立足基本保障、品质提升两种类型,因地制宜做好分类建设工作。2024年,70个试点涵盖商业网点30503个、便利店1212处、综合超市217处、农贸市场79处、生鲜店774、早餐店1054处、小修小补点215处、托育机构155处、养老服务设施64处、运动场馆67处,其他各类业态网点26666处。

如何让每一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服务好市民的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包头市商务局引导鼓励各社区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打造品牌。

聚焦“一老一小”,守护民生“微幸福”。我市围绕重点人群,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守护民生“微幸福”。

走进土右旗萨拉齐镇敕勒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实地感受敕勒川社区用心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居民带来的便捷。从敕勒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步行或骑行15分钟范围内,一个涵盖多领域的生活服务网络紧密交织。记者看到,就在敕勒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设有早教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育儿人员和完善的设施,化解了年轻父母工作与育儿两难的困境。紧邻的还有课程丰富的专业舞蹈艺术培训学校,可以满足附近孩子就近学习舞蹈艺术的需求。

“我和爱人工作都忙,以前为孩子照护、学前教育愁坏了。自从有了早教服务中心,难题迎刃而解。老师用心,环境也好,孩子能学能玩,我们很放心;最重要的是,离家近方便接送,也不耽误工作。这个‘15分钟生活圈’真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居民方女士为敕勒川社区精心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点赞。

在东河区杨圪塄街道南嘉园社区,这里打造了智慧养老社区和养老餐厅,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临托、助餐等一体化服务。

“我们在聚焦老年人居家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精准解决老年人居家‘小问题’,不断提升‘为老’服务精细化水平,以‘尊老、敬老、扶老、助老、爱老’服务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杨圪塄街道南嘉园社区党委书记孙佳乐表示。

升级服务 打造美好生活中心

社区党建活动。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头市商务局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让“圈”的内涵不断丰富。

聚焦“一老一小”,“圈”里不断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突出“一菜一修”,包头市商务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体推进,在农贸市场内部及周边集中布局“小修小补”业态,将农贸市场打造成各类便民服务的集成空间,让“小修小补”等各类生活服务业态有序规范回归百姓生活。

15分钟不仅是时间标尺,更是衡量居民满足感、幸福感的鲜活刻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包头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丰富完善社区周边业态,打造出更多有特色、有亮点的精品“圈子”,在切实“圈”起居民购物、医疗、餐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记者手记:

便民新举措 幸福新体验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个以社区居民为核心,服务半径恰到好处地设定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社区商圈,正悄然改变着包头市民的生活。自2022年起,包头市将这一理念打造成扩大消费、保障民生、推动就业的重要平台,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如今在包头,出门步行仅需15分钟,便能轻松抵达超市、餐饮店、书店、理发店、健身馆等生活场所。这种多业态的聚集,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更在品质消费上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构建,是包头市对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具体实践。它让便捷与舒适触手可及,让市民在忙碌之余,能够享受到更加贴心、更加全面的生活服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彰显了城市的人文关怀,更为包头市民绘制了一幅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它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便捷与幸福的平衡点,也让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温度和活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图/记者:祝家乐,常静;编辑:吴存德;校对:张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吴存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