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达茂旗达尔汗苏木的草原深处,入眼仍是茫茫白雪,宛如一幅天然形成的水墨画。蓦地,牧人的呼喊声,哒哒的马蹄声,声声“入画”而来——成群骏马于茫茫白雪上肆意奔腾跳跃,鬃毛随风狂舞,裹挟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我们达尔汗苏木牧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马匹,有牧民的蒙古马,还有我们新购入的豹花马。我们结合当地实际活用善用‘有解思维’,盘活闲置资源,积极推进蒙古马保种扩繁基地项目建设升级……”达尔汗苏木查干敖包嘎查书记、牧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巴德木朝告诉记者。
闲置资源盘活“生金”
“要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把农牧业做优做精,把主导产业链群做大做强……”“要针对制约发展的顽瘴痼疾,推进资产盘活攻坚行动……”“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攻难点,不断激发和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近期召开的达茂旗全委会及全旗两会为农牧业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达尔汗苏木位于达茂旗东部,是一个纯牧业苏木,如何在现有资源突破发展瓶颈,找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间的平衡,解决牧民分散经营易生纠纷的困局,是实现增收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边是闲置已久的资源利用不起来,一边是好项目找不到地方“上马”,如何在两者之间搭建起对接的桥梁,达到“资产存量”变“发展增量”的效果?达尔汗苏木党委、政府同心合力,一起想点子、谋出路。在多次调研论证下,探索推进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建设一处“蒙古马保种扩繁基地”,将达尔汗苏木查干敖包嘎查马场马棚、办公区、仓库、集体草场以及水浇地等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利用,构建起完整的蒙古马养殖、保种、繁育产业链。同时,创新养殖规划,依据生态承载量合理规划放牧区域与养殖密度,解决了传统放牧易致的过度放牧与生态破坏问题。在保障蒙古马保种、养殖、扩繁需求同时,促进草原植被自然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优化协同共进。
带动牧民共同致富
据了解,达尔汗苏木牧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现有天然草牧场3350亩、水浇地面积400亩、马棚6312.8㎡、办公区740㎡、仓库263.8㎡,草料库1000㎡已经全部改建验收完成。闲置资源盘活“生金”,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模式,将分散的牧户紧密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养共富,共同推动蒙古豹花马品种的改良与保护。截至目前,已经有28户牧民,1200余匹马加入合作社,我们还购入12匹豹花马。”说起合作社马匹的另一亮点,巴德木朝表示:“以往粗放式畜牧养殖模式在疫苗接种的规范性、马匹所有权的明晰界定、疾病防控的有效实施等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加入合作社的马匹植入了芯片,马匹权属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解决,开展防疫与治疗等工作也方便精准了许多。”只需手持感应式数据采集仪器扫描一下马匹,就可以立刻知晓这匹马的完整身份信息,以往难以标记辨认的马儿有了准确可识别的“芯”身份。
达尔汗苏木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巴图巴雅尔说:“后续我们将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产、研、游’综合基地;依托丰厚畜牧业发展底蕴,着眼产业发展未来,继续大力指导帮扶合作社,助力达成‘辐射带动全旗牧民蒙古马饲养规模达到5万匹、带动农牧民人均养殖纯收入提高2000元、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万元以上’的既定目标,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有效增加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更多牧民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雪;通讯员:赵楠;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审:张飞;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